唐密仪轨
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「 唐密仪轨 」
汉传唐密法脉又称“汉传佛教独部密法”是汉传佛教中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文化传承。
汉传密宗在佛教中源远流长、影响深刻,被列为十宗之一。
在密宗体系形成之前,密法已经就传入中国,最早见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(公元230年) ,
竺律炎所译出《摩登伽经》,支谦译《华积陀罗尼神咒经》,《无量门微密持经》等密宗典籍。
公元八世纪唐代玄宗时期,印度高僧善无畏、金刚智,不空先后来到中国,
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,于长安大兴善寺译出大量密教经典,史称“开元三大士”,成为唐密的开端。
不空曾奉其师金刚智之命赴狮子国学习密法,在普贤阿阇黎座下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灌顶。
于中国后先后译出密法十一部、一百四十三卷。
公元845年,唐武宗推行灭佛运动,史称“会昌法难”。
因为失去皇室的支持,一些需缜密坛城布置与繁复仪轨教授的密法传承遭到断绝,
而一些修持仪轨简要、坛城较简明的密法遂与汉传佛教禅宗、天台宗相融合,并逐渐传承下来。
到了宋、元时期,蒙藏佛教兴起诸多密法又得到了新的发展,遂逐渐形成了以“秽迹、尊胜、大悲、准提”
为主要传承的汉传佛教四大独部密法,并在明、清两朝进行了完备,是历朝历代佛教高僧大德的智慧结晶。
而至今汉地仍然有一些属于杂密部的密宗修持法广为流行,如蒙山施食、焰口佛事、火供、烟供等。
清代「禅门日诵」亦将众多唐密咒语收录其中,清朝末年,金陵刻经处创始人,著名佛学家杨仁山居士,曾赞扬:
“治病却魔,只福修真,与秽迹、尊胜、大悲、准提四咒,随宜奉持。”
并于金陵刻经处刻印「 汉传秽迹金刚像 」、「 汉传准提佛母像 」、「 慈悲观音像 」、「 千手千眼观音像 」、
「 慈悲观音像 」、「 汉传汉传佛教四大独部密法法本 」等流传至今。
因为失去皇室的支持,一些需缜密坛城布置与繁复仪轨教授的密法传承遭到断绝,
而一些修持仪轨简要、坛城较简明的密法遂与汉传佛教禅宗、天台宗相融合,并逐渐传承下来。
到了宋、元时期,蒙藏佛教兴起诸多密法又得到了新的发展,遂逐渐形成了以“秽迹、尊胜、大悲、准提”
为主要传承的汉传佛教四大独部密法,并在明、清两朝进行了完备,是历朝历代佛教高僧大德的智慧结晶。
而至今汉地仍然有一些属于杂密部的密宗修持法广为流行,如蒙山施食、焰口佛事、火供、烟供等。
清代「禅门日诵」亦将众多唐密咒语收录其中,清朝末年,金陵刻经处创始人,著名佛学家杨仁山居士,曾赞扬:
“治病却魔,只福修真,与秽迹、尊胜、大悲、准提四咒,随宜奉持。”
并于金陵刻经处刻印「 汉传秽迹金刚像 」、「 汉传准提佛母像 」、「 慈悲观音像 」、「 千手千眼观音像 」、
「 慈悲观音像 」、「 汉传汉传佛教四大独部密法法本 」等流传至今。
衍一阿阇黎于2013年亲近当代禅门泰斗宣慧上人,
并于长老座下求学六载,得授禅门三宗法脉及大悲、准提、秽迹、尊胜等咒之修习法要;
后依止香港虚云和尚纪念堂住持济平金刚上师、四川大般若宗长老乘清金刚上师、
天台宗泰斗能阐长老、北京雍和宫名誉住持嘉木样图布丹仁波切等诸宗长老,
得授秽迹金刚法诸派圆满灌顶及唐密法要、仪轨传承。
2017年~2020年,经过三年努力,衍一阿阇黎联合 菏泽市唐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
菏泽市佛教协会联合申请 “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「 唐密仪轨 」” 成功。
2021年1月,为支持衍一阿阇黎对于唐密法脉的弘扬。
日本佛教密教真言宗(东密)长老、高野山金刚峰寺五百一十八世法印薮本寿纪大僧正
为衍一阿阇梨赠书“唐密重光”,为虚云佛学社赠书“秽迹道场” 。
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关于“唐密仪轨”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件


